- 31.什么是数字货币的减半?
- 32.什么是莱特币?
- 33.什么是以太坊?
- 34.以太坊带来了什么影响?
- 35.数字货币带来了什么影响?
- 36.比特币的起源
- 37.比特币的亚夫:哈尔·芬尼
- 38.比特币披萨日
- 39.中本聪的消失
- 40.区块链技术如何进入中国的?
- 41.矿圈的兴起(上)—ASIC 矿机的诞生
- 42.矿圈的兴起(中)—矿机争霸
- 43.矿圈的兴起(下)—比特大陆的崛起
- 44.车库咖啡:中国区块链发源地
- 45.比特币与区块链的发展
- 46.V神与以太坊的诞生
- 47.2017年“区块链革命”
- 48.比特币分叉往事
- 49.2018年,区块链的去泡沫化
- 50.比特币二次分叉,算力大战
- 51.2019年,巨头入场,Facebook的数字货币梦
- 52.区块链新篇章
- 53.什么是区块链发票?
- 54.什么是区块链物流?
- 55.什么是区块链游戏?
- 56.什么是区块链+跨境支付
- 57.什么是区块链+司法取证?
- 58.什么是区块链+艺术领域?
- 59.什么是区块链+金融?
- 60.最终总结:如何理解“区块链”?
31.什么是数字货币的减半?

简单来说,减半 是数字货币中一种特殊的机制。比特币 诞生于 2008 年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源于美元增发引发的世界级通货膨胀。在此背景下,中本聪摒弃法币世界可无限增发的货币模型,为比特币选择了总量恒定的通缩型经济模型。
新问题随之而来:比特币如何流通到市场?中本聪在比特币底层共识机制中规定,所有比特币最初只能通过 挖矿 获得,每产生一个区块,就给予矿工一定的比特币奖励。为防止矿工快速挖完比特币,中本聪引入了 比特币减半 机制。
比特币减半机制的具体内容
在比特币的区块链网络中,从第一个创始区块起,平均每 10 分钟产生一个新区块,每个区块会带来 50 枚比特币进入市场。
为避免比特币短时间内全部流通,中本聪规定每产生 210000 个区块(大致每 4 年),新产生区块的比特币奖励减半。即从第 210001 个区块开始,每个新区块仅 25 个比特币进入市场;到第 420001 个区块,降为 12.5 个比特币,依此类推。经过 33 次减半后,每个区块的奖励从 0.0021 个比特币无限趋近于 0。
根据计算机语言支持的数据范围,比特币总量上限约为 2100 万枚(极限值 20999999.9769 个 BTC)。
比特币减半机制的重要作用
该机制对比特币的成功至关重要。早期,它有效控制了 通缩 和 膨胀 的平衡。完全通缩会使物品流动性变差,持续通胀则会降低其价值。减半 机制控制了比特币流入市场的速度,既避免价值下跌,又防止流动性下滑,让比特币的 “支付” 价值得以充分展现。
此外,该机制助力比特币区块链网络发展壮大。早期比特币价格低,奖励多,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后期价格上涨,挖矿奖励减少,但手续费增长,维持了网络算力的稳定。
后来,比特币的减半机制得到市场验证,多数数字货币纷纷借鉴。如今,人们提到 减半,更多指的是减半引发的市场波动。尽管投机是人的本性,但还是希望大家脚踏实地,莫忘初心。
深入学习,请观看:第31课视频教程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32.什么是莱特币?

市场上除了 比特币 之外,部分数字货币也广受认可,这类数字货币被称为 “主流币”,莱特币 便是其中的代表。
莱特币的诞生
莱特币 历史悠久,于 2011 年 10 月 7 日诞生,创始人是 李启威。最初,李启威从一篇描述暗网 “丝绸之路” 的文章中接触到 比特币,被其 “去中心化货币” 的概念深深吸引。和多数极客一样,他一边工作,一边参与 比特币 的网络维护。
在 挖矿 过程中,李启威发现 比特币 网络拥堵、处理效率低,便萌生改进想法,希望打造体量更轻、交易速度更快的数字货币。于是,2011 年 10 月 8 日 莱特币 创世区块诞生,5 天后 莱特币 网络正式启动,首次展现在世人眼前。
莱特币的早期定位与差异
早期,李启威将 莱特币 定位为 比特币 的竞争币,期望分流部分 比特币 的支付交易,实现 “大额支付用 比特币,小额支付用 莱特币” 的愿景。因此,莱特币 虽借鉴了 比特币 网络的大部分思路,但在处理速度和发行量上差异明显。
出块速度方面,莱特币 网络每 2.5 分钟处理一个区块,而 比特币 网络是 10 分钟处理一个区块,莱特币 处理速度更快。发行量上,比特币 总量 2100 万枚,莱特币 则是其 4 倍,达 8400 万个。
莱特币的发展困境与转机
当年,比特币 的竞争者众多,随着时间推移,因 比特币 率先出现且认可度极高,甚至达到 “信仰” 程度,众多山寨币难以与其竞争,纷纷失败,莱特币 也曾一度陷入绝境。
2016 年,比特币 社区就 “是否采用新技术解决网络拥堵问题” 产生分歧。毕竟新技术未经实践,效果未知。此时,莱特币 官方决定充当 “小白鼠”,于 2016 年 7 月 3 日发布 “莱特币官方 2016 年开发路线图”,宣称将 “隔离见证”、“闪电网络”、“智能合约” 等新技术添加到最新版本中率先实验,帮助 比特币 验证新技术的可行性。
莱特币的现状与未来
自此,莱特币 与 比特币 紧密相连,“比特金、莱特银” 的称号广为流传。长久以来,莱特币 成为 比特币 的辅助币,协助验证新技术并分担小额支付、转账。
截至目前,莱特币 已走过 12 年历程(截至 2023 年,从 2011 年算起),当初与 比特币 竞争的山寨币几乎只剩它存活。近期,莱特币 还计划在系统中添加新的匿名技术,未来或许会有新项目与之竞争,但相信 莱特币 能妥善应对,因为它已在新技术领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深入学习,请观看:第32课视频教程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33.什么是以太坊?

以太坊 是数字货币领域中,除 比特币 之外,最具开创意义的项目。早期,区块链技术 仅局限于数字货币范畴,鲜有人关注。直至 以太坊 出现,才打破这一局面。可以说,若 比特币 是 区块链 的起源,那么 以太坊 则推动了 区块链 的发展。
简单来讲,以太坊 是一个开源的、供大家自由开发 智能合约 的 区块链 公共平台,类似于互联网中的安卓、Windows 系统。它提供专门的脚本语言,方便开发者在上面开发各类 区块链应用程序。
与传统互联网平台权力集中不同,以太坊 具有 强去中心化 特性。整个系统的更改由平台上的开发用户决定,在上面开发的程序,其权限和数据完全归用户个人所有。即便创始人想要修改代码,也需经过社区同意。
Gas 机制与以太币
或许有小伙伴会问:以太坊 作为平台,和数字货币有何关联?这就不得不提及 以太坊 中的 Gas 机制。
对于 以太坊 而言,智能合约 是绝对核心。在其运行机制中,用户编写的 智能合约 需通过 虚拟机 执行,该虚拟机由 以太坊 网络中的矿工维护,形成 计算网络。
用户执行 智能合约 时,需通过该 计算网络 处理,同时会消耗网络资源,用户需承担相应成本。在 以太坊 网络中,衡量 智能合约 运行成本的标准就是 Gas。以太坊 将 Gas 设定为 智能合约 的运行燃料,按一定规则消耗。
因此,用户执行 智能合约 需向矿工购买 Gas。但由于 以太坊 用户遍布全球,若通过法币交易,跨境转账和汇率转换存在问题。于是,以太坊 仿照 比特币 机制,建立内部 数字货币体系。该体系既作为激励机制,供矿工挖矿获取,调动其积极性,又可作为支付手段购买 Gas,充当手续费。所以,以太坊 虽定位为 区块链 版操作系统,却也构建了自己的 数字货币体系,我们平时所说的 以太坊数字货币 指的就是这个。
以太坊的发展阶段
自 2013 年白皮书发布至今,以太坊 已有十余年历程(截至 2025 年),从一开始就有清晰的规划路线。其开发分为四个阶段:前沿、家园、大都会、宁静。
前沿 是 以太坊 网络的初始阶段,系统尚不成熟,只有命令行界面,主要面向开发者。
第二阶段 家园 对 以太坊 协议进行优化,使网络运行更平稳、安全,提升交易速度,降低普通用户使用门槛。
第三阶段 大都会 分为 拜占庭 和 君士坦丁堡 两部分。拜占庭 版本升级主要改进 以太坊 交易效率与安全,让 智能合约 适用于商业交易;君士坦丁堡 版本升级则减少出块奖励,降低开发难度,加快网络处理速度,延缓难度炸弹。
第四阶段 宁静 会彻底从 PoW 机制 转向 PoS 机制,正式迈入 以太坊 2.0 时代。
总的来说,以太坊 对整个 区块链 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它开启了 区块链 2.0 的大门,发掘出 区块链 更多的可能性。至于它是如何做到的,容小 K 君卖个关子,我们下节课再说~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34.以太坊带来了什么影响?

许多人疑惑,为何 以太坊 是除 比特币 外,对行业影响最大的项目,甚至被誉为 区块链 2.0 的缔造者。原因在于,以太坊 是创新先锋,首个将 区块链技术 应用于其他行业,为 区块链行业 开辟新方向。
在 以太坊 问世前,区块链 的产品应用形式极为单一。除 比特币 外,多是 “山寨币” 项目,且 “山寨币” 源代码与 比特币 高度相似,致使 区块链技术 发展停滞。直至 以太坊 出现,才打破这一僵局。
以太坊的创新举措
那么,以太坊 是如何做到的?其创始人 V 神 提出,借助 区块链技术 构建类似安卓、IOS 等操作系统级别的平台。以太坊 的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
数据管理层面
在数据管理层面,以太坊 运用 区块链 的 PoS 共识机制,打造了 去中心化数据库。用户数据归用户所有,而非由 中心化第三方机构 掌控,真正实现了网络公共设施的功能。
应用层面
在应用层面,以太坊 提供一套编程语言,方便开发者创建不同复杂程度的 区块链应用(DAPP),如社交、交易、游戏等。开发 区块链应用 的核心是 智能合约,这是一种通过代码定义规则的技术,一旦触发条件,程序会自动执行代码。
以太坊带来的重要影响
推动区块链独立发展
该模式带来两大重要影响。其一,使 区块链 突破 数字货币 的局限,彻底独立。以太坊 证明了 区块链 数据管理思路具备独特优势,如 数据可溯源、不可篡改,且能在无 第三方机构 参与下,让用户间建立信任。
实现区块链应用飞跃
其二,让 区块链技术 在应用方面实现飞跃。智能合约 与底层 去中心化数据库 结合,能以技术手段绕过 第三方机构,解决用户间的信任问题。因此,所有基于信任的活动都能应用 以太坊 平台。
此后,银行、跨境支付等金融机构在 智能合约 上的应用,以及医院、物流、政府等公共机构在数据基础建设方面的研究,都表明 以太坊 将 区块链技术 商业化变为现实。
以太坊的时代意义
若说 比特币 作为为价值转移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手段的 数字货币,代表 区块链 1.0 时代,那么 以太坊 引领的 公链项目,则标志着 区块链 2.0 时代 的到来。它极大拓展了 区块链 的应用场景,让 区块链商业应用 成为现实。所以,我们称 以太坊 是首个推开 区块链 2.0 大门,并将其推向世界的 区块链项目。
总体而言,以太坊 发展至今,有辉煌也有低谷,备受赞誉也饱受争议。但它始终坚守 “智能合约平台” 之路,不断迭代升级。或许未来某天,以太坊 真能实现其平台梦想。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35.数字货币带来了什么影响?

许多人对 数字货币 的认知,仍局限于 “没有内在价值” 或 “投机工具” 等印象。实际上,自 1996 年之前 数字货币 概念被提出,发展至今,已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促进区块链技术诞生
最直观的影响是,数字货币 的发展催生了 区块链技术。1985 年,大卫·乔姆在论文《Security without identification: transaction systems to make big brother obsolete》中首次提出 数字货币 概念,阐述了不可追踪的密码学网络支付系统和 数字货币 的构想。此后,众多密码学天才纷纷尝试将这一概念变为现实。
1990 - 2007 年间,涌现出诸多 数字货币支付系统,如亚当·贝克的 HashCash、戴伟的 B - Money、尼克·萨博的 bit gold 等。尽管这些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但在发展过程中,区块链 的核心技术逐步沉淀。直至 2008 年 比特币 诞生,才有了成体系的 区块链技术。
2015 年 以太坊 正式上线,开启了 区块链 的无限可能,将这项技术推广至各行各业,造就了如今 区块链 的繁荣。可以说,若无 数字货币,当今的 区块链行业 perhaps 在某个角落默默等待发展契机。
推动社会金融支付进步
数字货币 带来的第二个重要影响是推动了社会 金融支付 的进步。切莫低估 数字货币 的力量。
众所周知,无现金支付 比现金支付更为先进。即便在 无现金支付 高度发达的中国,也无法完全摒弃现金。像 “支付宝”“微信” 这类支付工具,本质上属于 电子现金,最终仍需通过银行现金进行结算。
然而,数字货币 截然不同。其本质是 信息,信息传递速度远快于现金结算速度,在 跨国支付 场景中尤为明显。例如,在中国购买美国的网络服务产品,通常需要拥有美国银行卡,即便无需,支付时也需借助 SWIFT 国际金融网络 结算,耗时 2 - 5 天,极为繁琐。
若网站支持 数字货币支付,直接转账即可,数字货币 底层的 区块链系统 会自动记录交易,无论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都大幅低于传统支付方式,原因在于交易本质是 信息传递。正因如此,许多国家纷纷开展 数字货币 研究,以提升本国货币的国际化水平。
此外,数字货币 更便于 数据追踪,这在 反洗钱、防范非法交易等方面作用显著,是 数字货币 带来的切实影响。
总体而言,数字货币 是技术创新的产物。早期如星星之火般微弱,随着人们的参与和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回馈社会,推动世界朝着更美好、光明的方向发展。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36.比特币的起源

如同小说故事一般,伟大事物总有不为人知的过往,比特币 亦是如此。比特币 起源于一个神秘组织——密码朋克。
1992 年,三位退休技术大佬,即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家 埃里克·休斯(Eric Hughes)、退休的英特尔员工 蒂姆·梅(Tim May)、计算机科学家 约翰·吉尔摩(John Gilmore),与他们邀请的二十位朋友举行了一场单纯的私人聚会,主要探讨程序和密码学问题。
聚会后,大家认可这种交流模式,聚会逐渐演变成月度会议。在首次会议上,黑客兼密码学作家 朱迪·米尔洪 将该组织正式命名为 Cypherpunk,即 密码朋克。
密码朋克的信仰
一般组织都有共同信仰,密码朋克 组织的信仰可从创始人之一 埃里克·休斯 撰写的纲领性文件《密码朋克宣言》中窥见一斑。文中提到:“在电子时代,对于开放的社会来说,隐私必不可少。隐私不同于秘密。隐私是某人不想公之于众的东西。而秘密,是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的东西。隐私是一种权力。它让某人有权决定公开什么,不公开什么”。
因此,该组织的共同信仰是借助密码学,创建一个自由且能完美保护个人隐私的世界,实现网络空间下的个体精神自由。
密码朋克的发展
此后,密码朋克 组织不断发展。他们创建了邮件列表开放论坛,吸引全球密码学爱好者。短时间内,该邮件列表引发关注,全球极客在此自由交流,讨论内容涵盖数学、密码学、政治、哲学等。大家以 个人隐私保护 和 自由主义 为共同信仰。
数字货币的早期探索
在这样的氛围下,部分 密码朋克 思考 “货币” 的去中心化并不意外。早在 1982 年,大卫·乔姆(David Chaum) 就提出惊人设想,希望传统货币以完全数字化形式在网络自由、匿名传递。他基于 乔姆盲签技术(Chaumian blinding) 设计了 Ecash,但因依赖中心化中介机构而未流行。
1997 - 2007 年,密码朋克 们陆续尝试将构想变为现实:
- 1997 年,亚当·贝克(Adam Back) 设计 Hashcash,提出 计算困难(POW 前身) 概念。
- 1998 年,华裔密码学家 戴伟(Wei Dai) 设计 B - Money,提出 去中心化共识创造货币 的思想。
- 1998 年,尼克·萨博(Nick Szabo) 设计 BitGold,并提出 工作量证明机制(POW) 和 智能合约 的概念。
- 2005 年,芬尼(Hal Finney) 引入 “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机制”(reusable proofs of work) 概念,结合 b - money 思想和 Adam Back 提出的计算困难的 哈希现金(Hashcash) 难题来创造密码学货币。
尽管这些项目最终失败,但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POW、数字签名、智能合约 等底层技术和概念得以沉淀,数字加密货币 的理念也代代传承。
比特币的诞生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同年 11 月 1 日,神秘人 中本聪 在前人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于 “密码朋克” 邮件列表发布 比特币白皮书 《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开启了下一个十年。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37.比特币的亚夫:哈尔·芬尼

提到 比特币,很多人可能只知道 中本聪,但很少有人了解另一个对比特币的贡献不亚于中本聪的人——哈尔·芬尼。
哈尔·芬尼 自称 密码学领域 的神级人物。他 1979 年毕业于 加州理工学院,获得 工程学学士学位。早在 90 年代,他便加入了由 Cypherpunk Phil Zimmermann 创建的软件开发团队,作为创始人之一,创建了公共领域的第一个 公钥密码系统 PGP。即便到今天,PGP 仍是最流行的 加密协议 之一。而他与 比特币 的缘分要从 1993 年说起。
哈尔·芬尼 和 中本聪 一样,都是 密码朋客组织 的一员。早期,哈尔·芬尼常在 电脑朋克的邮件列表 作为匿名翻版者展示作品,深受 密码朋克自由主义 和 货币去中心化主义 的影响。其中,密码学的早期前辈大卫·乔姆 至关重要,他在 1983 年提出了 数字货币的概念,为哈尔·芬尼后来介入 数字货币领域 奠定了基础。
1992 年,芬尼曾在一份 加密邮件列表 中写道:“计算机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来解放和保护人们,而不是控制他们。” 并在次年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有一个 自由且个人隐私能被完美保护的交易系统。这些想法与 15 年后 比特币白皮书 中的内容不谋而合。
2004 年,哈尔·芬尼创建了第一个 可重复使用的工作证明协议,这为之后 比特币系统 中的 POW 共识机制 打下了重要基础。若没有哈尔·芬尼的这次创新,比特币 的诞生可能还要晚几年。或许是缘分使然,基于这两件事,哈尔·芬尼与 比特币 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8 年 中本聪 发布《比特币白皮书》后,立刻受到了这位大神的关注。芬尼表示,中本聪 发布 比特币软件 后,他第一时间就下载了,因为他一直热爱 密码学,喜欢密码学的神秘和悖论,比特币 对他而言极具吸引力。因此,哈尔·芬尼成为了 比特币第一笔转账 的接受人。
在之后的 2 年里,哈尔·芬尼经常与 中本聪 进行 邮件交流,指出 比特币系统 中的漏洞和优化方向。甚至在 2010 年,哈尔·芬尼就提出了 比特币可扩展性问题 以及 挖矿对环境负面影响 的重要性。可以说,在当时哈尔·芬尼是除 中本聪 外对 比特币 贡献最大的人,自称 比特币的第二个父亲。
可惜的是,2014 年 8 月 28 日,哈尔·芬尼因 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离开了他热爱的 加密事业 和这个世界。但 比特币 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后来者,他们用 区块链技术 不断改变着世界。或许,一切正如他当初所说:他很喜欢现在,但他已望向远方。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38.比特币披萨日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疑问:比特币 作为一种虚拟货币,最初是如何获得价格,又是怎样证明其 “实际价值” 的?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得提及两个重要日子:比特币首次被定价的日子 和 比特币披萨日。
2009 年 比特币 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没有价格。那时,整个社会对 数字货币 概念存在诸多质疑,仅有少数技术极客被 比特币 理念吸引,参与到 比特币挖矿 中。
比特币 真正意义上被赋予价格是在 2010 年 1 月。当时,在 比特币 早期论坛 BitcoinTalk 上,一位名为 “dwdollar” 的用户表示想创建一个以 比特币 为商品的全新市场,供人们自由买卖 比特币。于是,2010 年 3 月 17 日,第一家 数字货币交易所 诞生,比特币 上线时价格定为 0.003 美元,首次有了统一价格。
然而,价格并不能证明 比特币 的内在价值。真正让 比特币 展现支付属性的,是两个月后的一场社会实验,也就是后来著名的 比特币披萨日。
2010 年 5 月 18 日,同样在 BitcoinTalk 论坛,程序员 拉斯洛 发帖称想用 比特币 买披萨,原话为:“我想要 2 块大披萨,希望能用 10000 枚 比特币 来换。披萨可以是从商店购买的,也可以是自制的。但是我需要你把披萨送到我的家门口,就像酒店的餐饮服务一样,不需要我自己准备并购买。我喜欢洋葱、胡椒、香肠和蘑菇,不要奇怪的鱼肉披萨”。
可惜,该帖子未引发热议。发出 6 小时后才迎来第一条回帖,接下来 3 天里,虽陆续有人围观,但很少有人询问他的住址,大部分评论都是质疑和嘲讽, even 拉斯洛本人都产生怀疑,发帖询问:“没有人想给我买披萨,是因为我提供的 比特币 数量过低吗?”
直到 2010 年 5 月 22 日下午 5 点 17 分,历经 4 天等待,拉斯洛 终于发出交易成功的帖子,称:“我只想告诉大家我成功交易了 10000 枚 比特币 换了两块披萨,感谢 jercos”,并附上披萨照片。
这成为 比特币 历史上首次实物交易。此后,比特币 价格一路飙升。为纪念这一天,人们将每年 5 月 22 日定为 “比特币披萨日”。
如今,按 比特币 历史最高价格计算,这两块披萨价值高达 1.6 亿美元,堪称史上最贵披萨。但也正是这笔交易,让 比特币 展现了价值,实现了 中本聪 理想中的 “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39.中本聪的消失

我们都知道,中本聪 是 比特币 的创始人。这个 ID 最早出现在 “密码朋克” 论坛的邮件列表中,当时仅有短短几行信息: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1975 年 4 月 5 日出生,日本人,男性。直到 2008 年,中本聪 发表了 比特币白皮书,这个 ID 才广受 密码朋克 关注。
中本聪 创建 比特币系统 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 Bitcointalk 论坛 上,与技术朋客们共同探讨 比特币 的技术更新与发展方向。然而,一件事打破了 比特币 世界的平静,促使 中本聪 消失,这件事便是著名的 “维基解密” 事件。
事情发生在 2010 年 12 月,当时有一个名为 “维基解密” 的公益媒体组织,其宗旨是通过知情人士曝光企业和政府内幕,促使它们透明运作。这本是美好的出发点,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
2010 年 12 月 5 日,该组织因泄露美国外交电报,惹怒了美国政府。美国政府切断了其所有来自信用卡、银行卡等传统金融的捐款渠道。面对收入来源中断的问题,同为 密码朋克 的 维基解密 创始人 阿桑奇 宣布,以 比特币 作为接受捐款的渠道。
这是 比特币 诞生以来最大的一笔支付业务,比特币社区 为此欢呼雀跃。但 中本聪 却极力反对,在他看来,当时的 比特币体系 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早期就引起美国这样强势政府的关注并非明智之举。为此,他还在 Bitcointalk 论坛 上表示:“在任何其他情况下 比特币 引起人们的关注都是好事,但 维基解密 则是捅了马蜂窝,蜂群正朝我们飞来。”
出于安全考虑,2010 年 12 月 12 日,中本聪 在 Bitcointalk 上回答完关于 比特币 0.3.19 版本 的补救方案后,便再也没出现在论坛上。不过此时,中本聪 并未完全离开 比特币 世界,他将 比特币 的代码管理权交给了 Gavin Andresen,并与他保持了一段时间联系,希望进一步实现开发权力的分散。
2011 年 4 月 26 日,Gavin Andresen 收到了 中本聪 的最后一封邮件。当时 中本聪 得知 Gavin 将被邀请参加美国中情局下属组织举办的活动,他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形象再被神话。相较于自己,Gavin 应该多谈谈 比特币 作为开源项目的话题,这样能给予开发者更多信任。
但这并非 中本聪 的最后一封邮件。2014 年 3 月,媒体发现了一位真名为 Dorian Satoshi Nakamoto(多利安·中本聪) 的计算机工程师,并错将其认作 中本聪。随后,可怜的 多利安 被全世界关注,不堪其扰。这时,中本聪 发出了最后一封邮件,称:“我不是多利安”。这封信解救了 多利安。
后来,中本聪 的地址还陆续发出过几封邮件,内容却是恐吓收信者、索取钱财。大家推断,中本聪 的邮箱可能被黑客攻破。此后,人们彻底失去了 中本聪 的消息,中本聪 彻底成了一个谜。
时至今日,中本聪 离开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 比特币 已准备好告别创始人,也有人觉得是 中本聪 不想引火烧身。但不论原因如何,中本聪 都已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将 比特币 与 区块链 带到了这个世界,它们未来也将掀起改变世界的浪潮。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40.区块链技术如何进入中国的?

其实,区块链技术进入中国的时间点主要在 2010 年之后。因为一件事的爆发改变了比特币的外在环境,这件事就是 维基解密事件。当时,“维基解密” 组织泄露美国外交电报,美国停用其全部募资渠道,该组织不得通过 比特币 方式募资。
虽说此事令 中本聪 离开了比特币世界,但也让 比特币走出封闭圈子,开始被世界关注。比特币价格在这个节点飞速上涨,又引发了中国人的关注。不少中国媒体开始报道,很多街边报刊亭的科学杂志都有相关内容,如中国最早的老牌 IT 媒体《电脑报》就详细介绍了 比特币及其背后的技术原理。于是,这就成了 区块链技术进入中国的起点。
早期,国内接触 比特币与区块链技术的人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对未来科学技术十分热爱的 理想主义者,比如业内大名鼎鼎的 长铗。他最初是一名科幻作家,曾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科幻小说最高奖项,被誉为刘慈欣的接班人。他接触比特币后,被其 科幻属性与自由主义 吸引,毅然投身区块链行业,后来创建了国内第一家区块链媒体。正因为有这批理想主义者,才有了日后国内比特币与区块链技术布道的坚固基础。
另一类与前者截然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属于那个年代所谓的 “网瘾少年”。当时国内游戏火爆,催生出代练行业,他们靠倒卖游戏内资源赚钱。一些科学杂志报道了 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以及挖矿教程,这批人发现比特币与 Q 币不同,不仅有价格还能主动获取,于是盯上了 挖矿生意。那时,比特币价格在 2 - 3 元人民币,他们白天代练赚钱,晚上用机器挖矿,赚取双份收入。国内区块链产业早期多以这批人开设的工作室为主体,主要业务是 CPU 挖矿和搬砖套利。
但国内这种野蛮生长的阶段很快过去。随着 张楠赓和烤猫 的出现,挖矿生意快速规模化与商业化,打开了下一个时代的大门。至于他们的故事,下节课会说。
总的来说,区块链进入中国,最初接触的无论是 理想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年轻人。不管是时代选择了他们,还是他们开创了时代,这批年轻人成了日后中国区块链产业的起点,奠定了国内区块链产业偏向于实体、工业的基础。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41.矿圈的兴起(上)—ASIC 矿机的诞生

上节课提到,2011 年区块链技术进入中国,最初且影响深远的当属 挖矿产业。而矿圈的兴起,不得不提两位少年——张楠赓 和 蒋信予,他们将共同缔造矿业的千亿帝国。
张楠赓的早期经历
故事始于 2011 年,当时 张楠赓 正在北航开启从研究生到博士的学术之路。他酷爱动漫,自称一年能看近 500 集。动漫爱好者常有的 热血、中二 特质,为他日后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机缘巧合下,张楠赓接触到了 比特币。同年 6 月,世界首款 FPGA 矿机 问世。此前,市场上多通过电脑 CPU、GPU 挖矿,算力差距不大。但 FPGA 矿机 的出现,使算力提升了几十上百倍,彻底颠覆了原有挖矿模式。
一方面,张楠赓本就是技术出身,回北航深造前,曾在航天科工集团做了三年技术;另一方面,为解决生活费问题,他决定投身该行业,在北航实验室开始研制 FPGA 矿机。
为推销新矿机,张楠赓常以 “ngzhang” 的 ID 活跃于比特币论坛 bitcointalk,逐渐在圈子里小有名气。按常理,他之后应顺利毕业、工作,然而一件事改变了他的轨迹。
创业契机:蝴蝶实验室的挑战
2012 年,美国 蝴蝶实验室 在比特币论坛宣布,将研发算力远超 FPGA 矿机 的 集中电路式 ASIC 矿机,且不对外发售。这意味着一旦成功,他们将掌控比特币大部分算力,垄断整个网络。
目睹 蝴蝶实验室 可能摧毁比特币世界最初的理想,张楠赓身上的 热血、中二 特质瞬间爆发。得知消息后,他决定自行研发 ASIC 矿机,阻止垄断。他向教授申请休学遭拒,第二天便毅然退学创业。事后,张楠赓回忆:“当初做矿机,是觉得蝴蝶实验室在欺骗,若不站出来,整个矿机行业就完了。”
首台 ASIC 矿机诞生与嘉楠耘智成立
不知是运气还是天赋,在这场关乎比特币网络命运的竞赛中,张楠赓赢了。“南瓜张” 先于 蝴蝶实验室 造出世界首台 ASIC 矿机,命名为 “阿瓦隆”,这一名字在动漫《Fate》中代表最强防御武器。2013 年 4 月,张楠赓和好友李佳轩成立 嘉楠耘智公司,首批 阿瓦隆矿机 销售一空。
至此,张楠赓 成为矿圈历史上首个 “屠龙者”,将挖矿游戏升级为资本与算力的盛宴。与此同时,他的宿敌 烤猫 — 蒋信予 也未停歇,将开启矿圈的黄金时代。至于 烤猫 的故事,容小 K 君卖个关子,下节课再讲。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42.矿圈的兴起(中)—矿机争霸

上节课提到,矿圈的兴起离不开两个人:南瓜张 — 张楠赓 和 烤猫 — 蒋信予。若说张楠赓开启了矿圈新时代,那烤猫则将这个时代推向了高潮。
烤猫的不凡履历
故事始于 2012 年初。烤猫原名蒋信予,学生时代自称 “别人家的孩子”,从湖南邵阳第一中学以优异成绩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009 年 获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到 2012 年,他已在耶鲁大学攻读计算机领域博士学位。
与比特币的邂逅
一次偶然,烤猫接触到 比特币,被 中本聪 论文里的 去中心化思想 深深吸引。于是,2012 年初,蒋信予在比特币论坛申请账号,以 “friedcat” 为 ID,与全球极客交流理想与看法,“烤猫” 也成了他的代号。
改变命运的选择
同年 6 月,美国 蝴蝶实验室 要研发 ASIC 矿机 的消息,改变了张楠赓和烤猫的命运。巧合的是,他们都选择研发 ASIC 矿机,防止比特币网络垄断。不同的是,张楠赓退学创业,烤猫则休学回国创业。或许正是他们骨子里的侠气与热血,成就了日后更伟大的自己。
创业之路与矿机诞生
回国后,烤猫很快注册了 比特泉公司(Bitfountain)。为筹集矿机量产资金,他借鉴公司 “IPO” 上市模式,发行虚拟股票换取 比特币。
经过半年研究,2013 年初,烤猫成为除张楠赓外第二个成功研发 ASIC 矿机 的人,命名为 烤猫矿机。随后,烤猫迅速实现矿机量产,还自建全球首个专业矿场,开启了矿圈的黄金时代。
矿圈争霸与烤猫登顶
随着烤猫的成功,2013 年 矿圈热闹非凡,众多资金涌入,神鱼、蚂蚁、宙斯、西部 等大量矿机品牌涌现。市场上的矿机每隔几个月就更新换代,一场矿机争霸赛就此拉开帷幕。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最初宣布研发 ASIC 矿机 的 蝴蝶实验室 因研发失败错过时代。而曾经怀揣屠龙梦想的烤猫却赢得了这场争霸赛。巅峰时期,烤猫矿机 控制了全网络约 40% 的算力,烤猫公司 的虚拟股票也从最初的 0.1 枚 比特币 暴涨到 5 枚 比特币。
至此,矿圈成了烤猫的天下,他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 “矿霸”,开启了矿圈的黄金时代。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43.矿圈的兴起(下)—比特大陆的崛起

上节课提到,推开矿圈资本与商业化大门的有两人:南瓜张——张楠赓 和 烤猫——蒋信予。他们共同开启了矿圈黄金时代,而真正将挖矿产业推向巅峰的是 吴忌寒。
与区块链早期创业环境不同,吴忌寒是精英创业典范。他北大毕业后进入投行,两年内从投资分析师升为投资经理。2011 年,一次偶然,他在 BBS 邂逅并爱上了 比特币。
吴忌寒回忆,翻看中本聪的 比特币白皮书 时写下:“比特币对彼时的我而言,是一盏明灯,我知道我的人生终将因为它而有变化,我期待它能重写我的人生格局。我会跳出我固有的所有框架,去成就真正的理想和未来”。没想到,这句话多年后成真,比特币改变了他的人生。
2013 年 矿业兴起,矿机大战打响,大量资本与人才涌入。2012 年,吴忌寒结识回国创业的烤猫,出于对比特币的喜爱和投行背景,他在多数人看不懂时投资烤猫公司。半年后,ASIC 矿机量产,烤猫成首位 “矿霸”,吴忌寒获近千倍收益。
吴忌寒还是国内首个将 《比特币白皮书》翻译成中文的人,是国内早期区块链布道者之一。看好赛道的他决定亲自参与矿机游戏。
吴忌寒通过同学录找到做芯片研究的 詹克团,邮件分享对比特币的理解。詹克团最终答应请求,二人创立矿业巨头 比特大陆。
半年研发后,第一代蚂蚁矿机 问世。因其 功耗极低,在矿机争霸中逐渐站稳脚跟。
然而,2014 年 寒冬降临。受政策影响和最大数字货币交易所被盗事件冲击,比特币带来首次熊市。市场下跌,矿业哀嚎,大量矿机停产、矿场倒闭。张嘉赓 暂退市场转向芯片研发,烤猫 彻底消失,成矿圈谜团。
吴忌寒在萧条中选择坚守,持续研发新矿机,吃下前巨头退出后的空白市场。历经两年熊市,市场终于复苏。
此后,比特大陆崛起。两年积累使其几乎垄断矿机市场。蚂蚁矿机 S9 问世,将算力推上新台阶。巅峰时,旗下 蚂蚁矿池和 BTC.com 矿池 占据全网近 50% 算力。至此,吴忌寒成为继烤猫后的新一代 “矿霸”,引领矿圈走向新辉煌。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44.车库咖啡:中国区块链发源地

我们之前讲过,2011 年区块链技术进入中国。最初接触该技术的有两类人:一类以 挖矿 为主,在 2011 - 2014 年 矿业崛起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 比特大陆 为代表的 矿圈;另一类人痴迷于 比特币的理念,不断向世人传播 区块链领域的知识,他们多以研究 数字货币 为主,由此渐渐组建了我们熟知的 币圈。
早期,大家并没有组织,像 吴忌寒、长铗 等都是自学成才,基于兴趣进行 区块链布道。直到 车库咖啡 的出现,才让这批人慢慢聚集,并成长为 币圈第一代大佬。
车库咖啡:特殊的创业交流地
起初,车库咖啡 是主打 “创业” 的主题咖啡厅。创业者点一杯咖啡,就能享受一整天的 办公环境和指导,为创业者提供了交流空间。原本它与 区块链 毫无关联,但当时车库咖啡的 CTO 赵东,让其命运与区块链紧密相连。
赵东 本是 墨迹天气的联合创始人,进入车库咖啡时刚卖掉全部股份。认为 房价处于高位、金融泡沫即将破灭,正寻找新投资标的。这时,他结识了国内最早接触 比特币 的玩家之一 吴钢,经介绍入手 10 个 比特币 小赚一笔,从此深陷其中,为后续故事埋下伏笔。
偶然交易引发的币圈聚集
2013 年 3 月,美国留学生 杰克 路过车库咖啡买咖啡,他是 比特币爱好者,询问能否用 比特币支付。痴迷于 比特币 的 赵东 欣然接受。
没想到,这一偶然事件被 央视报道,吸引了不少 区块链创业者。曾在新东方做老师的李笑来、在山西卖过猪肉的郭宏才 等都慕名而来。
相同的目标和爱好,让大家逐渐形成了最初的 币圈。
牛市助推与币圈发展
随着 2013 年牛市 的推进,第一代大佬们迅速成长,开始 创业、投资。赵东 投身 投资,郭宏才 建立 矿场,李笑来 成立 基金,吸引更多创业者和投资人进入行业。此后,无数 人才、项目、资金 从这个圈子涌出,奠定了国内 区块链的基础。而最初的聚集地 车库咖啡,被誉为 中国的区块链发源地。
时至今日,车库咖啡 虽不再接受 数字货币支付,但仍屹立在北京的某条创业大街上,记录着国内 区块链发展的青涩岁月……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45.比特币与区块链的发展

上节课提到,2011 - 2014 年 区块链技术进入中国,挖矿产业 兴起。与此同时,国外区块链产业走上了 数字货币 发展之路。
2011 年,中本聪 彻底淡出区块链世界,比特币 开发权限交予 Gavin Andresen。他上台后将管理权限分散给 核心开发团队 Core,开启了 比特币完全去中心化 的时代。
不久后的 2012 年 9 月 27 日,比特币基金会 成立,致力于规范、保护和促进 比特币 的良性发展,对 比特币合规化 及 社区发展 意义重大。
2012 年 11 月 28 日,比特币 迎来首次 减半事件,挖矿奖励 从每 10 分钟 50 枚减至 25 枚,开启了其历史上的第一个巅峰。
此后,比特币价格 飞速上涨,尽管期间出现 交易所被盗、密钥泄露 等负面事件,仍未阻挡其价格攀升。
2013 年 11 月 29 日,比特币价格 达到峰值,首次超越黄金,为 1242 美元/比特币,同期黄金价格为 1241.98 美元/盎司。比特币 的快速发展引发外界强烈关注,众多技术大佬和资金开始研究其背后的 区块链技术。
众多人押注 数字货币支付赛道,但多数项目仅抄袭 比特币理念、修改部分代码便发行,导致市场上出现大量 山寨项目。
好景不长,2013 年 12 月 5 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 比特币 不具货币等同法律地位,不得作为货币流通。通知发布后,比特币价格 下跌,进入首个大熊市。缺乏应用价值的 山寨项目 纷纷消失,比特币 逐渐转向 数字黄金 定位。
总体而言,2012 - 2014 年 国外区块链圈子陷入思维局限,认为 区块链技术 仅适用于 数字货币。直到 2014 年,V 神 带着 以太坊 出现,打破这一局面,掀起 公链技术 浪潮,开启真正的区块链革命。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46.V神与以太坊的诞生

上节课我们提到,在 2011 - 2014 年 区块链发展期间,部分人坚信 比特币系统 不仅能用于货币领域,还具备更多潜力,17 岁的小神童 V 神 便是其中一员。然而,比特币核心开发者 认为在该系统上开发更多功能会带来风险,从而阻止 V 神实现 智能合约。一气之下,V 神另起炉灶,催生了后来的 以太坊。
V 神全名为 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其经历犹如玄幻小说中开挂的男主,仿佛被上天眷顾。年幼时,他便展现出惊人的 数学天赋,10 岁 时心算速度是同龄人的一倍;11 岁 进入少年班学习数学、编程等科目;12 岁 就能用 C++ 语言 编写游戏程序。而他与区块链的故事,要从游戏 《魔兽世界》 说起。
2010 年,《魔兽世界》风靡全球,13 岁的 V 神 也深陷其中。但游戏官方取消了他喜爱角色的一个技能伤害,V 神多次发邮件要求恢复,均遭拒绝。愤怒之下,他删掉了游戏。这次经历让 V 神意识到,在 中心化互联网游戏 里,玩家永远处于弱势地位,运营者的一个举动就可能毁掉玩家的心血。从那时起,V 神开始探索 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模式。
机缘巧合下,V 神很快接触到了理想中的去中心化世界。V 神的父亲 Dmitry Buterin 是一家 区块链孵化器 的联合创始人。17 岁 时,父亲无意间提及 比特币,起初 V 神并未在意,随着深入研究,他逐渐被比特币的 去中心化特性 吸引。
此后,V 神加入 比特币社区,为 比特币博客 和 《比特币周刊》 投稿赚取比特币奖励。为了深入钻研 区块链技术,他从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退学,开启了环游北美和欧洲的 比特币项目之旅,与全球区块链爱好者交流学习。
这段旅程为 V 神带来了新灵感,他思考:“为何不基于比特币背后的技术,打造全新的 区块链平台 呢?” 当时,比特币爱好者正全力谋划 比特币 2.0。V 神认为,开发全新的编程语言才是关键。但由于 中本聪 最初使用复杂脚本语言编写 比特币协议,限制了交易的复杂性,致使比特币难以作为平台孵化更多应用。
2013 年年末,走访多国后的 V 神回到加拿大,撰写了 《以太坊白皮书》,旨在打造全新的 区块链计算平台。那时的他或许未曾料到,日后会成为比肩中本聪的人物,而以太坊也将发展成市值千亿的项目。
2014 年,V 神带领团队在各国以比特币方式募资,迅速筹得 31000 个比特币,价值 1800 万美元,成为区块链历史上融资规模第二的项目。 subsequent, they registered 以太坊基金会, ens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thereum and its ecosystem.
2015 年 6 月,以太坊主网 正式上线,这一阶段被命名为 “前沿(Frontier)”。至此,以 智能合约 为代表的以太坊正式诞生,宣告 区块链 2.0 时代 即将来临……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47.2017年“区块链革命”

上节课讲到,2015 年 6 月,以太坊 的诞生打破了区块链仅能应用于 数字货币 的思维局限。然而,早期以太坊存在明显缺陷,首个版本稳定性欠佳,致使 《以太坊白皮书》 中的诸多理念难以落地。
直至 2016 年 5 月 14 日,以太坊第二阶段 “家园” 版本 正式推出,稳定性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吸引了大批开发者投身 以太坊智能合约生态 的建设。自此,以以太坊为代表的 公链力量 逐渐登上舞台中央。
同年 7 月 20 日,比特币 come第二次 挖矿减半,挖矿奖励 从 25 个比特币降至 12.5 个比特币,一场比特币历史上规模空前的 牛市 随之而来。在价格上涨的推动下,主流社会机构开始关注 区块链的力量,一场 区块链革命 悄然拉开帷幕。
2017 年,以太坊生态 初显成效,上千开发者基于以太坊底层开发产品和项目,其 去中心化应用 覆盖 众筹、物联网、博彩、社交网络、保险、数据存储、钱包、去中心化交易 等众多领域。人们意识到,区块链并非局限于数字货币,而是能在各行各业大展拳脚,其想象空间足以颠覆现有互联网世界。
于是,国外各大银行纷纷在 以太坊公链 上开发 智能合约,以解决 金融服务的信任问题。国内同样积极行动,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 先后与金融科技公司战略合作,成立实验室探索 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招商、民生等股份制银行 更进一步,在 跨境支付结算和票据 等领域尝试与区块链结合。
此外,腾讯、百度、阿里 等大型企业也开始布局区块链业务。蚂蚁金服、百度金融、京东金融 尝试运用区块链对 供应链金融和资产证券化 等领域进行改造。
区块链行业的传统力量也不甘落后,推出 小蚁、量子 等明星公链,试图超越以太坊,开启 区块链 3.0 时代。
一时间,主流科技媒体纷纷聚焦区块链,期待其能为现有互联网世界带来变革,构建真正的 去中心化网络,催生新的 BAT 级别的公司。
到了 2017 年底,这场革命达到顶峰,比特币市值 突破 2 万亿人民币,单价接近 2 万美元。
2018 年 1 月,真格基金 创始人 徐小平 老师在内部群表示,“区块链革命已经到来,这是一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伟大技术革命。它对传统的颠覆,将会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更加迅猛彻底。”
但如同 2000 年的互联网,伟大事物的发展往往遵循 “兴起——泡沫——去泡沫——落地——繁荣” 的轨迹,区块链也不例外。一场 区块链去泡沫化落地运动 即将展开。至于区块链行业如何完成去泡沫化进程,容小 K 君卖个关子,下节课再讲。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48.比特币分叉往事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2018 年 区块链行业在经历疯狂后进入 去泡沫化落地运动。ICO 乱象 引发监管风暴,市场寒冬降临,但也有探索者坚守,随后 DeFi 崛起,行业逐步走向 主流应用。下面我们详细回顾这一过程。
ICO 狂热与监管重拳出击
2017 年 是 ICO 疯狂之年。创业者借助 以太坊智能合约 发币募资极为容易,许多项目仅凭白皮书就能吸金。2017 年 7 月,Filecoin 以 2.57 亿美元 的 ICO 募资额创下记录。
财富效应吸引大量非专业人士涌入,市场上 “空气币”“传销币” 泛滥。2017 年 9 月 4 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公告,明确 ICO 属非法公开融资,紧急叫停该业务。多国随后跟进监管,虚拟货币价格暴跌,比特币 从近 2 万美元跌至约 3000 美元。
寒冬中的坚守与探索
即便市场遇冷,仍有团队砥砺前行。以太坊 团队于 2019 年 12 月 启动 以太坊 2.0 升级,致力于提升性能与扩展性。Filecoin 团队也在 2020 年 10 月 成功上线主网,为分布式存储领域带来曙光。
国内企业同样nexplores落地应用。蚂蚁集团 运用 区块链技术 赋能跨境汇款、供应链金融等场景;腾讯 推出的 区块链发票,提升了税务管理效率;百度 发布 超级链平台,推动行业应用发展。
DeFi 崛起开启新征程
2020 年,DeFi(去中心化金融) 异军突起,为行业带来新机遇。DeFi 依托区块链构建开放金融系统,涵盖借贷、交易、保险等服务。Compound 等协议的出现,让用户可在去中心化环境中进行资产借贷。DeFi 锁定的总价值从 2020 年初的 10 亿美元猛增至年末超 150 亿美元。
DeFi 的发展带动 以太坊 生态繁荣,推动其价格上涨。同时,Layer 2 解决方案 出现,有效缓解了 以太坊 网络拥堵和高手续费问题。
迈向主流应用的区块链
历经去泡沫化,区块链逐渐融入主流。2021 年,NFT(非同质化代币) 大热,实现数字资产确权与交易。NBA Top Shot 等平台通过销售体育数字藏品,斩获数亿美元销售额。
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接纳区块链。摩根大通 推出 JPM Coin 用于跨境支付;富达投资 为机构客户提供 比特币 托管服务。
如今,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供应链、政务、医疗等多领域持续落地,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模式。展望未来,区块链有望构建一个更具信任、高效且透明的数字世界。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49.2018年,区块链的去泡沫化

之前我们提到,2017 年年底,比特币市值突破 2 万亿,彻底引爆 区块链浪潮。区块链成为风口,登上各大媒体,主流投资机构纷纷关注其底层技术。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 3 点钟无眠群。大年初三凌晨,群内讨论热烈,成员囊括 区块链本土大佬李笑来、帅初,互联网大佬徐小平、薛蛮子、罗永浩,以及 知名演员黄晓明、佟丽娅 等。社群成员身价总和超万亿,几乎涵盖国内资本圈半壁江山。
大量 资本与互联网精英 涌入区块链行业,外界将其视为 下一个新互联网时代,期待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增长瓶颈期成为新增长点。
然而,风口也吸引了众多 投机者。在资本催熟下,市场充斥 无应用价值的空气项目,甚至有人打着区块链旗号诈骗,劣币驱逐良币,区块链行业泡沫严重。
2018 年 1 月 23 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发布《关于防范境外 ICO 与“虚拟货币”交易风险的提示》,指出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等服务存在政策风险,投资者应强化风险意识,国内开始对 数字货币 这一区块链重要应用场景进行监管。
6 月份,号称 区块链 3.0 的 EOS 公链 上线,但主网效率未达预期的百万 TPS,区块链效率与去中心化的矛盾 仍未解决。基于此,备受期待的 去中心化应用 Dapp 相比传统 app 毫无优势,未达市场预期,区块链风口渐息。
加之 跨链、分片等新技术发展遇瓶颈,人们意识到 区块链并非万能。市场回归理性,开启 去泡沫化运动,熊市寒冬 来临。
2018 年下半年,市场资金大幅缩水。截至 2018 年年底,区块链整体市值 从巅峰的 8290 亿美元缩水近 90%,新上交易所项目破发率达 98.8%。大量空气项目被淘汰,不少VENTUERS也受波及。
2018 年 8 月,众多涉及区块链、数字货币的媒体被 微信封停。此前 人民网 指出,部分“币圈媒体”有偿荐币诱导投资人、以“私募”之名变相推介 ICO。这些“媒体”虽借炒币浪潮获利,但发展前景存疑。
矿圈产业 也遭受重创。随着市场价格下跌,挖矿收益降低,不少矿场倒闭,出现 矿机按斤卖、高价矿机低价甩卖无人问津 的现象,整个挖矿产业面临重新洗牌。
在这场去泡沫化过程中,只有 比特币、以太坊等具备实际价值的项目 得以存活。而这场运动也为后续 国际巨头入场 奠定了基础,区块链从虚向实,具备了落地应用价值。至于巨头们如何入场,容小 K 君卖个关子,下节课再说~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50.比特币二次分叉,算力大战

上节课我们讲到,2018 年,随着新技术发展遇瓶颈,人们意识到 区块链并非万能,行业开启了一场大规模的 去泡沫化历程。这场寒冬中的标志性事件,便是 比特币现金分叉引发的算力大战。
故事要从 比特币第一次分叉 结束后说起。当时,比特币分成了 BTC 和 BCH 两个版本。尽管 BCH 版本独立 出来,但它的开发由 BitcoinABC、Bitcoin Unlimited、Bitprim、Nchain、Bitcrust、ElectrumX、Parity 和 Bitcoin XT 等多个团队共同维护,这为后续的 二次分叉 埋下了隐患。
到了 2018 年,大家在规划 比特币现金的未来 时,再度产生分歧,形成了两大阵营。
一派是 Bitcoin ABC 版本阵营,以 比特币第一次分叉的主导者吴忌寒 为代表。他们认为,单纯的支付路线在当前环境下不太适用,比特币现金应像以太坊一样,往基础公链方向发展,开拓更多应用场景,增强竞争力。
另一派是 Bitcoin BSV 版本阵营,以 比特币早期贡献者 CSW 博士 为代表。他们希望 比特币现金仍遵循中本聪论文描述,专注于转账交易本身,并将 区块扩容为 128MB。
双方互不相让,导致 比特币现金的共识协议不再兼容。于是,双方商定日期进行 二次分叉,通过 算力决定继承权,赢者成为主链,输者被淘汰。
准备阶段便火药味十足。在 BCH 正式分叉前半小时,ABC 阵营调用比特币的算力,旗下 Bitcoin.com 矿池的 BCH 算力瞬间增加 1593.09%,相当于多台超级计算机的总和,达到 4081.03 PH/S,超过 BSV 阵营的 Coingeek 矿池,排名第一。
当时间来到 2018 年 11 月 16 日 01:52,BCH 最后一个公共区块被挖出 后,CSW 在推特表示“游戏开始(Game on)”,而 吴忌寒转发江卓的推特回应:“祝贺!在这个新的区块之后 BCH 社区中将不会再有捣乱分子了!”
一场 算力大战 就此打响,规则是谁能领先对方挖出足够多的区块,谁就获胜。
ABC 派率先取得优势,14 分钟接连出了 2 个区块,BSV 派也不甘示弱地挖出第一个区块。但很快局势一边倒,ABC 阵营 2 个小时便领先 6 个区块。此前有分析人士认为,哪方领先对方挖出 6 个区块,就相当于在这场算力大战中获胜。
面对这种情况,CSW 在社交媒体强调,“算力比赛是马拉松比赛,而不是冲刺比赛。永远不要太早就认为看到了胜利。”但最终,这场大战以 吴忌寒为首的 ABC 派获胜 收尾,BSV 派独立成一条新链。
总体而言,这次大战没有赢家。整个 加密货币的市值在大战后再度腰斩,加速了 区块链行业的去泡沫化进程,为后续 国际巨头的介入 奠定了基础。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51.2019年,巨头入场,Facebook的数字货币梦

之前我们提到,2018 年 区块链行业过度繁荣后迎来 去泡沫化历程,进入寒冬。然而,危机与机遇并存,行业的周期性回落为 国际巨头入场 创造了最佳时机。
2019 年 2 月,华尔街金融巨头 摩根大通 率先进入区块链领域。随后,高盛、瑞银、花旗、微软 等巨头也纷纷入局。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互联网社交巨头 Facebook。
Facebook 发布 Libra 计划
2019 年 6 月 18 日,Facebook 正式宣布发行数字货币 天平币 Libra,并公布《Libra 稳定币白皮书》。据白皮书介绍,Libra 将基于 区块链技术,运行于 Libra Blockchain 之上,目标是成为全球金融基础架构,服务数十亿用户,支持高交易吞吐量。
与传统稳定币不同,Libra 并非仅以单一法定货币作为储备资产,而是由 Facebook 储备多国法定货币,按一定比例形成 储备资产,与 一篮子货币 挂钩,以维持稳定汇率。
简而言之,Facebook 计划发行具备实际支付功能的数字货币。为此,Facebook 联合 Uber、eBay、PayPal、Coinbase、Xapo 等 29 家机构,涵盖媒体、通讯、电子商务等多领域,组建 Libra 协会,提供丰富应用场景。用户可通过 Facebook 旗下社交产品,使用 Libra 打车、购物、投资等,类似跨国版微信支付。
各方抵制与项目受挫
当时,Facebook 拥有全球 27 亿用户,若 Libra 项目成功,将成为区块链领域最大应用。但这也可能冲击各国 法币主权,形成“金融国中国”。
2019 年 7 月,美国众议院 要求终止 Libra 项目。同月,美国参众两院以金融监管为由,针对 Libra 举行听证会。议员们就 监管归属、用户数据隐私、商业模式和垄断问题 提出质疑,认为项目存在隐患。此后,欧洲各国 以德国、法国为首抵制 Libra,责令 Facebook 进行重大调整。
Libra 黯淡收场与行业发展
2019 年 10 月,Facebook 延缓发行 Libra,四分之一成员退出 Libra 协会,项目黯淡收场。
尽管 Facebook 受挫,但这一年其他巨头在区块链领域的应用取得成功,推动整个区块链产业 脱虚向实。其他巨头的具体情况,容小 K 君卖个关子,下节课再讲。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52.区块链新篇章

上节课提到,2019 年 Facebook 的 Libra 项目 虽因各方抵制而受挫,但同年其他国际巨头在区块链领域的探索卓有成效,推动行业 脱虚向实。接下来,我们一同看看这些巨头的精彩表现。
摩根大通:JPM Coin 引领银行变革
2019 年 2 月 14 日,华尔街金融巨头 摩根大通 宣布发行数字货币 JPM Coin,成为全球首家发行数字货币的大型银行。
JPM Coin 是基于 区块链技术 的 加密数字货币,与 美元 1:1 挂钩,主要用于 大额资金的跨境支付与结算。相较于传统银行转账,其优势显著,能将原本需要数天的跨境转账时间缩短至 几秒内完成,极大提升了资金流转效率。
摩根大通率先迈出这一步,为全球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此后,高盛、瑞银、花旗 等国际金融巨头纷纷加快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探索数字货币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
微软:Azure 区块链服务赋能企业
科技巨头 微软 也在区块链领域nexplores。2018 年 11 月 推出 Azure 区块链服务,并在 2019 年 持续完善该服务。
Azure 区块链服务 是一个 完全托管的区块链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区块链开发和部署环境。企业借助该平台,能快速搭建符合自身需求的 区块链解决方案,无需担心底层基础设施的搭建和维护,降低了企业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门槛和成本。
众多企业受益于 Azure 区块链服务,在 供应链管理、身份验证、智能合约 等领域实现了业务创新和效率提升。微软的这一举措,加速了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级市场的普及和应用。
IBM:Food Trust 重塑食品供应链
IBM 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同样引人注目。2017 年 推出 IBM Food Trust 平台,并在 2019 年 不断拓展其应用范围。
IBM Food Trust 是基于 区块链技术 的 食品供应链溯源平台。通过该平台,食品从 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 的全过程信息都能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实现了食品信息的 透明化、可追溯。
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就能获取食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地、生产日期、运输过程等,从而保障了食品安全。众多食品企业加入 IBM Food Trust 平台,重塑了整个食品供应链的信任体系。
这些国际巨头在区块链领域的成功实践,让人们看到了区块链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巨大潜力。2019 年 成为区块链产业 脱虚向实 的关键一年,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区块链行业的新趋势。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53.什么是区块链发票?

所谓 区块链发票,是采用 区块链技术 开具的电子发票,与传统发票差异显著。日常使用的传统发票,无论是纸质还是电子形式,企业都需自行购置版税控制设备,或委托第三方才能开具。
传统发票的弊端
这种开具方式存在诸多弊端:
- 数据不共享:企业自建平台,设备繁杂,数据共享和流转困难。这使得发票追踪、验证不便,导致 报销周期长、流程繁琐。
- 造假与重复报销问题:传统发票防伪依赖税局分配号段和电子签章,无纸化报销在线上批量查验困难,致使 发票造假 和 一票多报 现象频发。
- 成本负担:发票系统搭建需耗费资金,给 小微企业 带来较大负担。
区块链发票的优势
区块链发票 则截然不同。国家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套发票系统,使参与者无需建立信任关系即可参与。小微企业 无需购买设备就能开票,节省了硬件开支。
区块链发票从源头解决了 防伪难、报销难 的问题。传统发票报销流程多在线下完成,追溯发票来源、真伪和入账信息困难。而区块链发票的消费数据记录在系统中,消费后系统自动开票,用户通过微信端口领取,跳过所有线下步骤。
此外,区块链发票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 数据共享、可溯源、不可篡改,每一张发票的来源和入账信息都易于查询,能大幅缩短审查和报销周期。因此,区块链发票是区块链技术的一项重大落地应用。
区块链发票的落地情况
早在 2018 年,腾讯 率先在 深圳 试点推出区块链发票。截至今年上半年,注册企业近 2 万家,发票总量超 2500 万张,累计金额 259 亿,切实解决了报销难题。
目前,该技术正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相信不久后将走进大众生活,让我们共同期待!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54.什么是区块链物流?

所谓 区块链物流,即区块链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当今世界物流行业虽高度发达,但因其复杂性与分散性,仍存在诸多难题。
物流行业的核心问题:数据孤岛
其中,数据孤岛问题 最为突出。以国内为例,超 70 万家货运公司参与供应链,各公司技术系统独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数据互通困难。加之监管标准和人工流程有别,供应链行业数据透明度低,货物跟踪、物品来源与状态确认均困难重重。
区块链技术的破局之道
区块链技术恰能解决这一问题。区块链本质上是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在各节点备份,存储于区块并经哈希算法加密。若要篡改历史数据,需攻破超 50% 节点。而且,任何人都能访问链上数据,确保了数据的 不可篡改性 和 透明性。
数据的不可篡改与透明构成信任基础。区块链应用于物流领域时,供应链参与方融入去中心化系统,打通数据孤岛,保障数据通畅。货物每笔交易都永久记录在区块链,人人可查看验证。查找物品时,其来源、负责人、交易订单、发票、交货证明等数据均可实时追踪,彻底解决物流数据孤岛问题。因此,区块链技术在物流领域前景广阔。
国内发展现状与成果
目前,国内区块链物流平台 上链总额约 4.5 万亿元,成为区块链应用重要发展方向。阿里、京东 等电商巨头在区块链物流生态建设上成果初显。2020 年,区块链物流助力双十一销售额突破 4982 亿。
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尽管 “区块链 + 物流” 成效显著,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数据标准化:数据上链的标准化工作耗时漫长。
- 法律合规:国外法律严格保护消费者数据,而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与现有法律存在冲突。
- 底层建设: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尚不成熟,如 去中心化与效率的矛盾 暂未解决。
期待不久后,区块链物流能发挥更大作用,助力供应链行业减少全球贸易摩擦,提升物流运转效率。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55.什么是区块链游戏?

所谓 区块链游戏,即区块链技术在游戏领域的应用。早在 2017 年,Cryptokitties 加密猫 风靡全球,单日超 14000 个日活跃地址,总交易额超 2 亿人民币。游戏号称首个让区块链技术真正落地的领域。
区块链游戏受认可的原因
或许有小伙伴好奇,早期众多行业都尝试布局区块链,为何唯独 区块链 + 游戏 获市场认可?关键在于区块链技术重塑了 开发者与游戏玩家的关系。
传统游戏的弊端
传统游戏中,数据运行于 中心化服务器,游戏规则和开发权由游戏公司主导。玩家的心血可能因开发者的规则改动付诸东流。而且,传统游戏机制不透明,如 稀有武器掉落概率、稀有卡片抽奖概率 对玩家而言是黑盒,玩家无法知晓开发者是否兑现承诺。
区块链游戏的优势
区块链游戏则不同。区块链是 多节点的去中心化账本,游戏开发与维护由节点共同承担,玩家也能参与制定游戏规则。这使得游戏的 平衡性与可玩性 天然透明且经用户验证。
此外,游戏中的 道具、金币 等概念与区块链 经济模型 契合。当游戏与 Token 经济 结合,玩家除游戏体验外,还能获代币激励,有助于游戏吸引新用户、延长生命周期。因此,区块链游戏备受市场青睐。
区块链游戏发展的瓶颈
目前,区块链 + 游戏 虽已落地,但多为 卡牌、沙盒类游戏,尚未出现类似 “王者荣耀”“和平精英” 的杀手级应用。主要是因为区块链 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挑战颇多:
- 公链吞吐量不足:当前公链无法满足高吞吐量需求,应用性能难与主流互联网手游匹敌。
- 数据处理延迟高: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模式导致链上数据处理延迟大,难以实现游戏支付场景的即时体验。
- 价值孤岛问题:各大公链相对封闭,链间、不同链的应用间数据不通、价值不流通、场景难交互。
期待 跨链、侧链、Layer2 等新技术的发展,能在未来彻底解决区块链的效率问题,打造真正的区块链游戏世界。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56.什么是区块链+跨境支付

所谓 “区块链 + 跨境支付”,即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领域。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应用场景,甚至可能重塑现有国际金融网络。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能够绕过现有的 SWIFT 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跨境转账的资金结算问题。
下面我们详细解释其中缘由。
传统跨境转账模式的痛点
传统跨境转账,通常需要前往银行柜台填写电汇票据,之后至少要等待一到两周,钱款才能完成转账。若涉及大型贸易交易电汇,周期会更长。这一漫长过程的根源在于资金转账需经过 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该机构主要为各国银行提供结算服务。
当银行 A 向银行 C 转账时,SWIFT 不会直接完成 A 到 C 的操作,而是先依据用户借贷、账户关联等关系,匹配银行间账户,找出最优路径,资金按此路径层层流转,比如从银行 A 经银行 B 再到银行 C。
若转账金额较大,资金还会被拆分,分多笔经不同路径转账,每笔都重新匹配路径,重复 A - B - C 的过程。而且,资金每经过一家银行,都要由 SWIFT 中心化系统清算一次。这使得传统跨境转账流程繁琐、周期漫长。
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的优势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时,情况大不相同。它构建了全新的 去中心化转账网络,绕过了 SWIFT 网络。基于区块链的特性,数据透明可查且不可篡改。
与传统 SWIFT 网络本质上的现金传递不同,区块链的本质是信息传递。使用区块链进行跨境转账时,资金可直接从 A 传递到 C。即便采用处理效率最慢的公链,也能在 1 小时内完成转账,几乎不存在交易延迟。因此,区块链应用于跨境支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市场前景与未来展望
目前,“区块链 + 跨境支付” 市场规模高达 25 到 30 万亿美元。国内外金融巨头如 蚂蚁集团、摩根大通 等,都已推出相关落地产品。相信未来,随着跨境支付与区块链技术的深度融合,必将催生新的金融蓝海,开启全新的金融时代。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57.什么是区块链+司法取证?

司法取证 是区块链已落地的应用场景之一。或许不少小伙伴疑惑,区块链与司法取证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区块链技术能解决司法流程中 证据真实性 的问题。
司法审判中证据的关键要素
证据收集是司法审判的重要环节,证据有效性主要从 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 三个要素评估,其中 真实性 尤为重要。在黑科技泛滥的当下,证明证据真实性成了难题。
例如,照片可通过 p 图软件 修改,录音能通过 调音 伪造。在法院诉讼时,辛苦获取的证据可能因律师质疑而失效。因此,证明证据有效性的最大难点在于事先证明其 未被篡改。
区块链技术与证据不可篡改性
不可篡改 正是区块链的特性之一。区块链本质是 分布式去中心化数据库,数据上链后会被各节点备份。若要修改数据,需攻破全网 50% 以上节点,这使得数据极难篡改,恰好解决了证据 不可篡改性 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的局限性与解决措施
不过,区块链技术虽能确保证据存储过程中 不可篡改,却无法保证 存证数据本身的真实性。
为此,各地政府上线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取证 APP。用户可在 APP 内进行录音、录像、拍照等取证操作,证据通过平台生成并直接上传至区块链备份。上传后的文件会经区块链 加密算法 加密,任何人都能拿文件到区块链平台校验,确认是否被篡改,从源头解决了证据真实性问题。
区块链司法取证的现状与展望
目前,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互联网法院相关规定中,将区块链认定为 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技术手段,确立了区块链存证运用的合法性。北京、深圳、杭州等地区也上线了相关 区块链取证平台,提升了执法人员的 固证效率。相信随着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将构建一个更加 公平、公正 的新互联网世界。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58.什么是区块链+艺术领域?

区块链 在 艺术领域 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其中关键在于它能解决艺术领域的 防伪问题。众所周知,艺术品的价值源于稀缺性。以一幅画为例,若人手一份,其价值便大打折扣;反之,若出自知名艺术家之手且独一无二,便可能价值连城。然而,在数字化高度发达的当下,如何确保艺术品在数字领域的稀缺性成了难题。
而这正是 区块链 的用武之地。区块链 本质上是一个 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数据库,基于此可发行 NFT(非同质化代币)。NFT 是一种加密工具,用于代币化在区块链上交易的数字商品,像艺术品这类。简单来讲,它是将数字物品非同质化的工具,能让记录在区块链中的数字商品具备独创属性、无法被替代,从而使每个数字商品都独一无二。
当艺术家在互联网上创作时,可借助 NFT 对自己的艺术品进行 代币化并签名。由于 NFT 代币是非同质化的,能保证数字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此外,区块链作为分布式数据库,数据记录后链上可查且不可篡改,每笔 NFT 交易 都能通过区块链验证。因此,用户购买数字艺术品时,只需在区块链网络上对 NFT 进行验证,就能确定所购为真迹而非仿品,从根源上解决了艺术品的稀缺性问题。
当然,区块链 还解决了艺术品数字化过程中的其他问题,比如 支付渠道缓慢 和 转移方式复杂 等。区块链技术 可将数字艺术品以 代币形式标准化,这些代币能在各种公共区块链网络上交换,为数字项目市场引入更多 流动性和现金流,还为 所有权、审查、防欺诈和剽窃 提供了强大的加密保障。
目前,区块链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正飞速发展。艺术家 Beeple 的 NFT 作品《每天——头 5000 天》 以超 6900 万美元的价格在佳士得拍卖行成交。越来越多知名艺术家,如 DC Comics 艺术家、《神奇女侠》插画师等,也逐渐拥抱 区块链艺术市场。相信随着 区块链技术 的发展,未来必将掀起一股数字艺术品的潮流。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59.什么是区块链+金融?

金融领域 自称 区块链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原因在于,区块链能够解决金融中的 信任问题,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数据信任问题
当我们将资金交给金融机构打理时,机构的处理过程如同 黑盒,不透明。我们仅知晓最终结果和盈利情况,却无法了解资金的具体去向。
人际信任问题
并非每个人都能享受金融服务,金融参与存在门槛。例如,人们不会借钱给无偿还能力者,银行也不会贷款给老赖,这便是 人与人之间的信用信任问题。
区块链的解决方案
早在区块链诞生之初,中本聪就在白皮书中给出了解决方案。区块链的本质是不可篡改的去中心化数据库,链上信息并非由某一组织或机构汇总,没有中心管理概念。交易双方可直接交易,降低了社会信用制度体系中的 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并规避了 中心化管理模式的风险,其信任机制更为完善、可信。
区块链在金融机构的应用
金融机构运用区块链技术将数据记录到分布式账本后,数据会通过 哈希算法加密 且不可篡改。区块链中的每个参与者都能实时掌握链上所有信息,数据透明可查。如此一来,便能有效解决社会信用制度体系中的 信息不对称问题,即金融机构的黑盒问题。
去中心化金融模式
区块链还能通过 智能合约 实现金融模式的去中心化。以银行借贷为例,可借助智能合约替代银行,实现资金的接收与释放。整个过程无参与门槛限制,借贷盈利将让利给用户,真正实现了 去中心化和无门槛。
发展趋势与前景
目前,区块链 + 金融 已成为趋势。全球超 50 家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都已布局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金融 DeFi 也从最初的十几亿美元规模发展到千亿美元规模。相信未来,区块链 + 金融将开拓全新市场,实现真正的 区块链革命。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60.最终总结:如何理解“区块链”?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K君。在之前的视频里,我们已深入探讨了 区块链的技术、历史和应用。今天作为整个系列视频的最后一集,将对往期内容进行深刻总结。我们要讲的是:“最终总结:如何理解‘区块链’?”
区块链的技术本质
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是一个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数据库。它融合了 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密码学、智能合约 等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了网络中的 信任问题。在技术篇中,我们已对此详细阐释。
区块链:一种思维模式
如同互联网,区块链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模式和思维。若互联网代表 高效和集中,那区块链代表的则是 透明、可信、去中心化。
区块链的发展历程
10年前,中本聪撰写 比特币白皮书 时,便赋予了区块链独特基因。彼时,人们渴望 人与人之间更多信任、权力更加分散,因此区块链呈现出 数据透明可信、网络去中心化 等特性。不过早期,比特币仅在 密码朋克圈 流传,影响力有限。
直至 2015年,以太坊 的诞生,让人们真正意识到 区块链是一种模式,如同早期互联网,有望颠覆和重构各产业。然而这一期望过于宏大,经历 2017年的区块链革命 和 2018年的去泡沫化 后,区块链才发展为成熟的应用模式。
区块链带来的变革
如今,区块链正为世界带来新变化。例如价值 6900万美元的天价NFT艺术品、DeFi创造的万亿去中心化金融市场,均为区块链独创场景。此外,区块链还涉足 版权、用户数据、游戏 等传统互联网难以触及的领域。变革已然发生,相信未来区块链会像曾经的互联网一样,深刻改变世界。
下载地址:区块链60课完整视频教程(访问密码: 7792)
南京虚拟之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3039258号-3